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志愿服务- 正文

西北大学支教团:执着在支教的青春梦里

发布日期:2015-03-04 阅读量: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从走出校园,站上支教的讲台,到此时此刻,一年的时间已过半。少了几分选拔之初的豪言壮语,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踏实与坚毅,三尺讲台之上,他们只想给孩子们带来更多。中国青年志愿者西北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郭奇瑞、王伟、柴东、张扬、杨帆,他们承载着母校的期望,传承着西大支教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执着于奉献,但是他们做到了,在平凡支教路上用奉献书写着别样的青春。
顾不得毕业之际为青春的狂欢,少了本应属于每位大学毕业生的觥筹交错,当舍友、同学还沉浸在毕业合影的喜悦中,他们已经打点好自己的行李,前往人生的下一站——富平县。井冈之约铸就了他们兄弟般的情谊,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让他们倍感肩上的重任,他们即将从事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走上平凡的支教路,执着在青春的梦里。

支教团在井冈山参加培训

再苦,也未言放弃
九月,又是一个开学季,在此之前的每一个九月,他们都重复着同样的节奏,从安逸的暑假生活中走出,走进那熟悉的教室。而这次虽然同样经历了短暂的假期,也还是要走进教室,但却要站上三尺讲台,支教团志愿者的心里五味杂陈,有紧张,有失落,或许还有那么一丝胆怯。在这个陌生的不能在陌生的地方,这个团队可能是他们唯一的亲人,有着太多的感情寄托。
支教队员如期赶到富平团县委报到,在团县委和县教育局安排协调之下,五名队员分别被派遣到富平县实验中学、华朱初中、留古初中和到贤初中。队员们依次被所在学校领导接走,短暂的相聚之后留给他们的是长时间的分别,他们将前往一个更加陌生的地方开始一年的工作。对于刚刚走出象牙塔的支教队员,现实中的一切多少有些残酷,尽管之前的一年他们做足了功课,有着充分思想的准备,但各种突如其来的因素还是让这些曾经的佼佼者显得有些狼狈,这是社会给与他们应有的历练,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当张扬和杨帆走进华朱初中,教学设备勉强能看得过去,但宿舍里两个凳子撑起一张木板当作床,其余的什么都没有,这一切还是让他俩傻了眼,没有时间给他们考虑和抱怨,放下行李就开始收拾屋子,因为第二天就正式上课了,晚上还有教学例会需要参加。日语系毕业的杨帆被安排任七年级一个班的数学代课老师,同时兼任该班的班主任,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从事不熟悉的工作,支教团志愿者们需要的只有适应,尽管摸着石头过河但绝对不能跌倒,他们首先要做的是对自己的学生负责。
不仅仅是张扬和杨帆,对于所有志愿者而言,开学的前两周都是迷茫的,不断转变角色,摸索着前进,将自己多年的积累带给这群乡村的孩子们,用青年人的活力去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给支教学校带来不一样的东西。
是的,他们做到了,即使睡着木板支起的床,即使上个厕所要跑好远,即使每天只能吃到两顿饭,再苦也未曾放弃。随着学期的深入,他们渐渐适应了这个新的角色,讲台上的他们不再胆怯,对于课堂教学越发的自信。华朱初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作为班主任的杨帆不仅要做好日常教学工作,更要管理好班级日常作息,清晨他比学生们起的都早,照顾好学生洗漱、早餐和早读;夜里他比学生睡的都迟,带完晚自习,学生就寝后他还要挨个查宿舍,在班里学生都睡下之后才能回到自己的宿舍,留给他的还有繁重的备课任务。即使是没课的时候,他也得经常到教室转转,确保所有学生都平安无事,日复一日,每一天都是这样繁忙而充实。对于集体活动和聚餐,杨帆总是一样的话“我还有课,下次吧!”,看似有些不近人情的推辞,实则展现了杨帆高度的责任感和对自己严格的要求,在他眼里,天大地大,教学工作最大。

支教团队员杨帆和学生在一起

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代表爱情,但是玫瑰做到了;不是所有的石头都能代表坚韧,但是钻石做到了,志愿,当这两个字连接在一起时,西北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全体成员选择了坚持。成功源于坚持,行百里者半九十,青春的日子总是在摸爬滚打中悄然逝去,他们选择志愿,他们青春无悔!
工作,全身心的投入
支教的队员曾经在学校各社团、学生会身兼数职,作为各学生组织的核心成员,他们精明强干,写下过属于各自的辉煌。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在角色转变中逐渐适应,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在新的领域开始新的征程。
张扬在华朱初中任八年级一个班的物理代课老师,王伟在留古初中代七年级三个班的信息技术,相较于其余的支教队员,他们的教学任务相对轻松。张扬在学校曾任院系学生会副主席,一直从事着团学工作,在华朱初中团委书记的带领下,承担起校园广播相关工作,对于曾经的学生骨干来说,这算得上轻车熟路,但他却一丝一毫不敢放松。除了保质保量完成平时的课堂教学任务,他还在学生中挑选得力人手组建校园广播站,从稿件筛选、播放安排到最终被播出,每个环节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在他的带领下,仅仅过了半个多月,广播站的学生对工作各个环节都已熟悉,校园广播质量越来越高,在学校教学工作例会上得到了华朱初中校长的好评,极大的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用张扬自己的话来说:“这些工作要我自己来完成一点不成问题,我之所以组建广播站,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组织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我来这里的初衷不仅仅停留在上好课的层面,更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能给基层学校注入积极向上的活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所有支教队员的心声,既来之,则安之,青年人有干劲,敢闯敢拼,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乡村基层学校更需要他们这种特有的活力。

为华朱初中捐赠体育用品

计算机专业出身的王伟在西北大学曾任大学生科技协会会长,是一枚不折不扣的IT男,在基层属于稀缺型人才。刚来到学校,就主动承担起学校文印室相关工作,逐步入手修缮学校里尘封已久的机房里的电脑,别的老师总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仅仅满足于完成好各项教学任务,而他却在文印室、机房里干的不亦乐乎。王伟说过,既然来到这里,就应该踏踏实实做些实事,不能虚度了一年的光景。现在,文印室的相关工作他已得心应手,机房里的几台电脑又能重新恢复使用,信息技术的课程可以暂时摆脱理论讲解的单一模式,部分内容基本可以实现小范围上机实践。半学期过后,王伟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的有声有色,他还跟校长提出增加了一个班级的生物课教学,工作虽然忙忙碌碌,但却无比充实。
在2015元旦到来之前,支教团队长郭奇瑞四处张罗联系,他希望能争取到资金支持,在四所支教学校开展“庆元旦,迎新春”系列活动,从校学生会主席转任支教团队长,这些工作对他来说,已经不能再熟悉。虽然经过不懈努力,但争取到的结果多少让他有些失望,由于资金少,仅仅能够支持一场小型的联欢会。12月30日晚,西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华朱中学组织开展“新年大联欢,共话支教情”专题元旦联欢活动,规模虽小,但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无论是志愿者,还是学生都从繁忙的工作抑或是学习中解脱出来,享受着难得的快乐的时光,现场气氛其乐融融。

支教学校学生自编自演的开场舞

西北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用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全身心的投入对待工作,用品质打造品牌,在奉献中感悟人生,在成长中实现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
不忘初心,热衷志愿
同一片大地,同一片蓝天,同一身志愿装;同一个理想,同一个心愿,同一个梦想他们勇往直前。从出征的那一刻起,他们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中国青年志愿者,他们要将爱播撒到西部的热土,用无私奉献去带动身边的人,携起手来共同致力于需要帮助的人,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勇敢的走下去。

支教团队员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在来到富平的第一个长假——“十一”国庆期间,他们放弃了返回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身着统一的红马甲,出现在了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习仲勋陵园,为游客们提供陵园介绍、游客指引、饮水休息、应急帮助等服务,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支教团郭奇瑞同学作为队长,在到贤初中除了完成自己的支教教学任务,他利用闲暇来到富平县团委,利用自己曾经在学校团委、学生会长期以来积累的工作经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当地基层共青团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来来回回的路总是匆匆忙忙,但他却总觉得很快乐,“青春就是要经得起折腾,不能等到老态龙钟之时才叹息当年为什么没有奋斗”,类似的话已经成了他的口头禅。
王伟和郭奇瑞还先后参与到富平团县委发起的关爱留守儿童“七彩课堂”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为富平县内多所学校的留守儿童以及特殊教育儿童带去知识与欢乐,用自己的努力帮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后续所有支教团成员都会参与到这项活动中,让富平县当地的所有留守儿童以及特殊教育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
研究生支教团作为连接西部基层与高等院校的纽带,在做好教书育人的同时要发挥特长,架起校地沟通的桥梁,为西部乡村的社会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更大贡献,西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自成立之日起,就时刻牢记这项神圣的使命,也始终为之不懈努力。2014年,西北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在富平县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工作期间,经与团县委联系,了解到小惠镇田村小学图书资源十分匮乏,支教团的同学们积极与西北大学团委联系,发出倡议动员西北大学各院系青年团员捐款共计5000余元,购买了约800册优质图书赠予田村小学,并建立“西北大学爱心图书室”。当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抵达富平开始支教征程,得知田村小学教学设施简陋且十分陈旧,决定继续开展帮扶活动,在和团县委的共同努力下,与陕西青年公益能力建设中心取得联系,先后募集到两批资金,购置88套新课桌椅捐赠给该校,彻底更换了所有破旧的课桌椅。他们也将继续努力争取,整合各方面资源,长期定点帮扶田村小学,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支教团成员与田村小学学生合影

2014年“五四”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中谈到,青年人要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志愿者服务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崇德向善、互帮互助的价值观已深入人心,西北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不会忘记他们曾经的承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支教,圆心中之梦
心中有梦,方可远行,在支教队员的心中,都有一个永恒的支教梦。于是他们奔走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中,奔走在西北大学青年志愿者支教活动中,但是再丰富的社会实践支教经历,也不如这一次透彻与实在,志愿者都说过:“不来西部支教我将后悔一辈子!”

支教队员柴东大学期间曾两次参与到“三下乡”支教活动中,这让她爱上了农村的孩子们,喜欢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和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也正是因为此,她深深与支教结缘,放弃了毕业后直接工作的机会,在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选拔通知下发不久就递交了申请材料,一路过关斩将,通过各项选拔考核,真正走上了支教路。柴东在实验中学代一个班的语文,看似平凡的工作她却让自己过的不平凡,无论是早读、晚自习还是日常教学她都全力以赴,每一次备课她都倾其所能,尽量的挖掘教学素材,让课堂教学讲的透彻,通俗易懂,利于学生接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一次全校性的期中考试中,她所带的班级语文成绩就有了明显的提升。用心感受每一天,用心感化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走上一条充满阳光的未来之路。在校园艺术节上,有学生问她用书法写“希望”、“老师”和“未来”哪个更好,柴东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希望”,她希望孩子们学习进步,茁壮成长,希望他们人生无忧、拥有希望。
不仅仅是柴东,在平凡支教路上,所有的支教团队员都走出了不平凡的每一天。在留古初中支教的王伟得知班里一个学生各门功课都很优异,唯独英语跟不上,既不是英语代课老师,也不是英语专业出身的王伟,主动找到了这个学生,提出利用周六周日早上的时间为他补课,就这样当其他人都沉静在双休日的休息中时,王伟在宿舍已经开始为这个学生补习英语,一直坚持到学期末。在期末统考中,这个学生的英语成绩已经达到优秀,现在各科发展都很均衡,学生家长得知后两次赶到王伟宿舍要付给报酬,可都被王伟所拒绝了。在王伟的心里,他只希望这些孩子们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用知识改变命运,而他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微不足道。

两届支教团队员在留古初中座谈交流

平凡并不意味着平庸,平凡的生活才是最真的现实,也只有在平凡中,才能够孕育出最美的希望之花。西北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立足本职,在工作中摸索前进,不断积累经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用新颖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未来的半年,他们将再接再厉,在寻梦的路上展翅高飞;他们也必将沉淀在平凡的工作中,扎根基层,勇敢的迎接人生路上的挑战。西部情,支教心,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用拼搏去圆自己心中的支教梦。

支教团座谈交流会

志愿是一种信仰,支教是一种人生,信仰点亮人生。当镌刻在大理石上“公诚勤朴”的校训融合进“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成为这所百年老校的支教学子心中亘古不变的真理,他们在基层岗位上扎根、发芽、成长,最终盛开为西部大地最美丽的格桑花;他们响应国家号召,怀揣执着的理想,扎根基层教书育人,写下充满激情和奋斗的人生历程,必将开创属于他们的时代。
伟大的时代召唤着他们,辉煌的事业期待着他们,他们用信仰书写人生。平凡的支教路上,他们前赴后继,战胜困难,不曾停下前进的步伐。春意盎然的三月,西北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将再次起航,在西部基层建功立业,在伟大的支教岗位创造属于支教人的辉煌。

西北大学团委、富平团县委看望支教团队员

(文/图 研究生支教团 责任编辑:张樨丹)

COPYRIGHT@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西安郭杜教育产业园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 710127 后台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