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  社会实践  -  正文

离别记忆

发布日期:2015-07-29  阅读量:

三下乡,入基层,足蒸暑气,背灼天光,调研路上历磨难 ;宣改革,记民生,矢志不渝,众志成城,黄土地里出成果
------2015年西北大学数学学院“宣扬改革风,助力劳动梦”暑期社会实践团调研总结

(实践团调研结束在工地合影)

“昨日入城市,归来满泪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宋代诗人张俞对于底层劳动人民处境的真实描写。如今,当人们沉醉于城市生活的灯红酒绿、流连于广厦千万的的繁华壮观时,是否会注意到筑起这所有一切,然而却“一无所有”的群体呢?农民工,这是他们的名字,最常见却又最易被忽视,最重要却又最不显眼。我们的调研目的就是帮助农民工了解国家政策,让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国家给他们的帮助。
从7月19日到今天晚上结束,实践团的同学们几乎每天都活跃在建筑工地上,每天清晨,所有同学都身着队服,准时集合在学校附近的车站,带队老师与团长向大家说明今天的日程与规划,接着,同学们搭乘公交车向目的地出发,赶车转车是家常便饭,为了不耽误工人的工作,同学们都趁着工人们午休或下午下班时抓紧时间进行问卷的分发,很多时候因为担心影响工人休息,同学们便一字一句的念给工人听,为了得到更多的反馈,很多同学都声音嘶哑却连口水都顾不上喝,男同学在工人宿舍之间来回奔波、爱美的女同学也不怕晒黑,顶着炎炎烈日与工人交谈,通过真诚的交流,我们与农民工们很快打成了一片,工作也非常顺利。

(队员利用午休时间采访工人)

回收反馈时大家都浑身大汗,不过看着厚厚的填写完毕的调查问卷,大家还是很有几分成就感。带队老师与工地的领导也对我们十分照顾,准备了纯净水与西瓜等物品为我们解暑,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更是充满了干劲,没有人喊苦喊累,每日的计划都圆满完成,有时还超额完成任务。同学们在宣讲中有理有据,结合PPT等道具,对活跃在建设第一线的农民工朋友们进行了一次国家政策的宣讲,同学们结合实际、绘声绘色的宣讲得到了农民工们的阵阵掌声。工地上的领导也对同学们的努力赞许有加,与我们进行合影。在实地调研过后,同学们回到学校后便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并请带队老师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对得到的问卷进行加工分析,之后大家才各自休息。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深入基层,进入到了生产第一线,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的资料,这样的经历是以往所没有的,大家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了解到基层人民的艰辛与不易,当倾听农民工们述说他们生活的艰难,对良好教育的向往时;当目睹过他们在酷热的室外进行重体力的劳动,在数米高的脚手架上挥动工具时,我们的心里一片酸苦,这样直接而震撼的体验深深触动了每一个人的心,也让我们产生了要更加努力的为他们做些事情的想法,同时,农民工兄弟们的朴实与善良也感动了我们,他们丝毫不在意我们打断了他们珍贵的休息时间,对我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有些工人还邀请我们一起吃饭,使我们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这次调研的成功与他们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工地上的领导对我们的工作也支持有加,为我们准备安全帽,为我们讲解工地情况,帮助我们召集工人,使刚开始有些拘束的我们放开了手脚,在此向他们致以最深的谢意。

(负责人正在为我们讲解工人的施工作业)

我们的所有成员都功不可没,大家在为这次实践活动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与智慧,问卷上醒目的字体见证了我们的心血,长空中炽烈的骄阳照射过我们的汗珠,工地上狭小的办公室还回荡着宣讲时的话语,616公交车上的座位还散发着坐过它的人的余温。我们从一个个个体组成了一个团队,又从一个团队成为了一个家庭,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自己,发挥了自己的价值,从团队合作中得到了快乐与锻炼,这就是我们“宣扬改革风,助力劳动梦”暑期社会实践团,没有醒目的标语,没有花哨的口号,有的只是在黄土飞扬中闪耀的青春。

(来源:西北大学数学学院  责任编辑:张璞、张雅靖)

COPYRIGHT@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西安郭杜教育产业园区学府大道1号 邮编: 710127        后台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