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0日下午,汉中市镇巴县孝歌调研团队在我院邱晓老师的带领下到达暑期三下乡实践的目的地——汉中镇巴。此次调研活动旨在探寻镇巴县孝歌文化,感受镇巴人文风尚。
7月11日清晨,团队成员正式开始调研,首站来到了镇巴县文化馆。
早在选题初期,调研团队就曾得到过镇巴县文化馆郝明森副馆长的支持与帮助。由于孝歌盛行于整个陕南地区,资料庞杂且多有雷同讹误,故郝明森先生提供给团队的珍贵文献对整个调研工作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团队合影)
此次登馆拜访,调研团队不仅得到了郝副馆长的慷慨赠书——《镇巴民歌总汇》,更为幸运的是还见到了镇巴县文工团演员、镇巴民歌省级继承人田洪涛先生及陕南民歌掌旗人刘光朗老先生。
通过和两位民间艺术家的交谈,队员们不仅对盛行于镇巴这一特殊地理环境中的孝歌内容、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修正了此前形成自书面资料的一些错误认识,除此之外孝歌当前在镇巴县东、中、西三区及周边的生存现状也令整个团队陷入了深思。在长达三小时的采访中,老先生被问及镇巴孝歌特点时感慨颇深的回答:“俗话说十里之外风俗不同,我们镇巴民歌的特点其实就是这里的山,这里的水,以及镇巴老百姓的民风人情。”
(和老先生交谈)
如果说镇巴孝歌质朴的文辞是受当地地势的影响,源自大山之魂魄,那么其极富特色的宛转悠扬的曲调、一唱三叹的歌咏当与流水之韵味有关。由于孝歌的特殊性不能随意演唱,刘光朗老先生和田洪涛先生为调研团队分别清唱了民歌《十送红军》和《十二月花》。镇巴孝歌是镇巴民歌的一种,虽因歌唱场合而独立性稍强,但其唱腔形式和背后的文化映射却体现出彼此相通的特质。
下午,调研团队再赴文化馆做进一步的资料搜集。为了更为全面的了解镇巴的历史文化,给接下来的调研活动打好基础,队员们参观了镇巴川陕革命史迹陈列馆,跟随讲解人员学习了解了镇巴的革命历史、风云人物及其独特的地缘文化。
通过调研,团队充分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发扬与保护还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
(来源:西北大学文学院赴镇巴孝歌文化调研团 责任编辑:郭蕊)